一、 CDU 的核心功能与作用

CDU 是数据中心液冷系统(通常是冷冻水系统)中的关键组件,它充当数据中心内部冷却环路(通常为水侧)与外部冷却源(如冷水机组、干冷器、冷却塔)之间的“桥梁”和“缓冲器”。其主要功能包括:

1.  热交换: 将数据中心内部循环的冷却水(通常是温度较高的回水)中的热量传递给外部冷却源提供的冷冻水(或乙二醇溶液)。

2.  水力分离: 物理隔离数据中心内部冷却环路和外部冷却环路。

保护内部系统:防止外部环路(如冷却塔水)的脏污、腐蚀性物质、压力波动进入昂贵的IT设备冷却回路(如服务器水冷板、机房空调盘管)。

稳定内部工况:使内部环路的水质(化学处理)、压力、流量更易于控制和管理,不受外部环路变化(如补水、排污、压力波动)的直接影响。

3.  压力管理: 通过内部水泵维持数据中心内部冷却环路所需的稳定压力和流量。

4. 温度调节:通过控制板式换热器两侧的流量或旁通,精确控制供应给IT设备冷却终端的供水温度。

5.  缓冲与储能: CDU 通常配备膨胀水箱(定压补水系统),为内部环路提供压力稳定、补水和水膨胀的空间。

二、 CDU 设计关键要素

1.  热负荷确定:这是设计的起点。精确计算数据中心的最大IT热负荷(kW或RT),并考虑未来扩展裕量(通常增加15-25%)。包括服务器、存储、网络设备功耗,并考虑电源和照明等辅助设备的散热(通常IT负荷占主导)。

公式:总热负荷 (kW) = IT设备总功耗 (kW) * (1 – 设备自身散热效率)(通常设备自身散热效率很低,可近似认为IT功耗≈热负荷)。

2.  冷却水温差 (ΔT) 设定:

内部环路 ΔT: 指进出IT设备(或机房空调盘管)的冷却水温差。提高ΔT是提升系统能效的关键策略。

传统风冷空调:通常设计ΔT为5-7°C(供/回水:12-14°C / 17-21°C)。

现代高效/液冷数据中心:强烈建议采用更高的ΔT,如10°C、15°C甚至更高(供/回水:18-20°C / 28-35°C)。高ΔT能显著减少循环水量,降低水泵功率。

外部环路 ΔT: 指进出CDU板换外部侧的冷冻水温差(如供/回水:6°C / 12°C,ΔT=6°C)。需要与冷水机组或自然冷却源的能力匹配。

CDU板换 ΔT: 内部环路ΔT和外部环路ΔT共同决定了板换的换热量和所需的换热面积。

3. 流量计算:

内部环路流量 (Q_int):Q_int (m³/h) = 总热负荷 (kW) / (ρ * Cp * ΔT_int)

`ρ`:水的密度 (kg/m³,常取1000 kg/m³ @ 20°C)

 `Cp`:水的比热容 (kJ/kg·K,常取4.18 kJ/kg·K)

 `ΔT_int`:设定的内部环路温差 (°C)

关键点:高ΔT_int 直接导致低Q_int,意味着更小的管道、更小的水泵、更低的泵功!

外部环路流量 (Q_ext):Q_ext (m³/h) = 总热负荷 (kW) / (ρ * Cp * ΔT_ext)

`ΔT_ext`:设定的外部环路温差 (°C)

4.  板式换热器选型:

类型:钎焊板式换热器(紧凑、高效、成本较低)或可拆卸板式换热器(易于维护清洗,成本略高)。

换热量:等于数据中心总热负荷(加上设计裕量)。

设计参数:内部侧设计流量 (Q_int)、设计供/回水温度 (T_supply_int / T_return_int)。外部侧设计流量 (Q_ext)、设计供/回水温度 (T_supply_ext / T_return_ext)。

允许压降:通常在50-100 kPa (0.5-1.0 bar) 范围内,需平衡效率与水泵能耗。

接近温差:指内部回水温度 (T_return_int) 与外部供水温度 (T_supply_ext) 之间的差值。这是板换效率的关键指标。在满足需求的前提下,允许稍大一点的接近温差(如2-3°C)可以减小板换尺寸和成本。

材质:板片通常用304或316不锈钢。密封垫材质需与水质和温度兼容(如EPDM、NBR)。

冗余: N+1 或 N+X 冗余配置是常见做法,确保单个板换故障时系统仍能运行(可能需要降低负载或提高供水温度)。

5.  膨胀水箱与定压补水系统:

容积:计算系统水容量(管道、设备、板换等),根据水温变化范围计算膨胀水量。通常取系统总水容量的1-3%作为膨胀水箱的有效容积(考虑安全裕量)。

定压: 确保系统最高点有足够的静压(防止汽化,通常≥10 kPa),最低点不超过设备承压(通常≤6-8 bar)。常用隔膜式膨胀水箱配合补水泵和压力传感器/开关。

水质管理:补水需软化或去离子处理,系统需考虑加药口(缓蚀剂、杀菌剂)。

6.  控制系统:

温度控制: 核心是维持稳定的内部供水温度 (T_supply_int)。常用策略:

三通阀调节:在板换内部侧出口设置三通混水阀,混合部分回水来调节供水温度。

外部侧流量调节: 调节进入板换外部侧的冷冻水流量(需与外部冷源协调)。

内部侧旁通: 较少用,可能导致效率下降。

压力/压差控制:维持系统关键点(如最不利环路末端)的压差稳定,通常通过变频驱动水泵实现。

联锁保护:水泵启停、水流开关、温度高低限报警、压力高低限报警、板换两侧压差保护等。

通信与监控:集成到楼宇管理系统或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管理系统,实现远程监控、报警和数据分析。

7.  冗余设计:

设备级 (N+1/X):水泵、板换、阀门、控制器等关键部件配置冗余。

环路级:考虑整个CDU模块的N+1冗余,或多个CDU并行工作。

电源:CDU 控制柜和水泵需由双路UPS或备用发电机供电。

8.  空间与布局:预留足够的安装、操作和维护空间。考虑管道走向、吊装口。良好的通风散热(尤其变频器柜)。地面承重。

三、 CDU 内部水泵选型关键步骤

水泵是CDU的核心动力源,其选型直接影响系统可靠性、能耗和噪音。

1.  确定设计流量 (Q):即前面计算的内部环路流量 `Q_int` (m³/h)。

2.  计算所需扬程 (H):这是水泵需要克服的总阻力。

公式: `H = Hf + Hst + Hm + Hv + Hsafe`

 `Hf`:管道沿程阻力损失 (m)。使用达西-魏斯巴赫公式或水力计算表/软件,根据流量Q、管径、管长、管材粗糙度计算。**这是主要部分。

 `Hst`:静压差 (m)。系统最高点与水泵中心线的高程差。**在数据中心同层部署中通常较小或为零。

 `Hm`:局部阻力损失 (m)。弯头、阀门(特别是调节阀、过滤器)、止回阀、设备(板换内部侧压降、机房空调/冷板压降)等产生的阻力。通常估算为沿程损失的30%-60%,或查阅设备样本/计算每个部件的当量长度/阻力系数。

`Hv`:末端设备所需压头 (m)。机房空调盘管或服务器冷板要求的最小工作压差(通常在10-50 kPa,即1-5 m)。

 `Hsafe`:安全裕量 (m)。考虑计算误差、管道老化、过滤器堵塞等因素,通常增加10%-20%的裕量。

关键点:精确计算阻力至关重要。过度设计(扬程选大)会导致水泵在低效区运行,浪费能源并可能产生汽蚀和噪音;设计不足则流量达不到要求。

3.  选择水泵类型:

端吸离心泵:最常见,结构简单可靠,效率较高,适用范围广。

管道泵: 可直接安装在管道上,节省空间,安装方便。

双吸泵:大流量应用,效率高,轴向力平衡好,运行平稳。

选择依据: 流量 (Q)、扬程 (H)、效率、NPSH要求、空间限制、成本。端吸或管道离心泵是CDU的主流选择。

4.  查阅水泵性能曲线:

根据计算出的 `Q` 和 `H`,在水泵制造商的选型手册或选型软件中查找。

目标点:使设计工况点 `(Q, H)` 落在水泵性能曲线的高效区(通常为最佳效率点BEP附近,如BEP的70%-120%范围内)。避免在曲线末端(低效、高功率)或关死点(损坏泵)附近运行。

核对NPSHa > NPSHr:确保系统有效的汽蚀余量(NPSHa)大于水泵必需的汽蚀余量(NPSHr),并留有一定安全余量(通常≥0.5m),防止汽蚀发生(产生噪音、振动、损坏叶轮)。

5.  确定水泵配置与驱动:

变频驱动:强烈推荐!** VFD是数据中心水泵选型的最佳实践。

优点: 精确匹配实际负荷变化调节流量,避免节流阀造成的能量浪费,显著降低能耗(尤其部分负荷时);软启动减少冲击;更容易维持恒压差。

并联运行:对于大流量或需要冗余的情况,采用多台泵并联。确保并联泵型号一致。

并联后性能:流量相加,扬程基本不变(在相同扬程下)。

绘制并联曲线:在选型时考虑多台泵并联运行时的总性能曲线。

控制策略:VFD结合台数控制,优化能效。

冗余设计:采用 N+1 配置(例如:3台泵,每台满足50%设计流量,总容量150%,2用1备)。备用泵应能自动切换(通过PLC控制)。

6.  考虑其他因素:

效率:选择在目标工况点效率高的泵。关注泵的能效等级(如IE3, IE4)。

噪音:数据中心对噪音敏感。选择低噪音设计的水泵,考虑安装隔音措施。

材质:泵体、叶轮材质需与冷却水水质兼容(通常铸铁、青铜或不锈钢)。密封(机械密封)材质需可靠。

维护性: 预留检修空间,选择易于维护的泵型。

CDU水泵选型关键参数表示例

参数    符号 单位 计算/确定方法 备注  
设计流量 Qm³/hQ = 总热负荷 (kW) / (4.18 * ΔT_int)核心参数,高ΔT_int是关键节能点
扬程计算H  m  H = Hf + Hst + Hm + Hv + Hsafe精确计算阻力损失至关重要
沿程阻力损失Hf m水力计算软件/公式 (考虑管径、长度、流速、粗糙度)主要部分  
静压差Hst 系统最高点与泵中心高差  同层部署常≈0 
局部阻力损失Hm m  估算 (Hf的30-60%) 或计算各部件当量长度/阻力系数  阀门、过滤器、弯头、设备压降(板换、CRAC/冷板)    
末端压头要求 Hv 查阅机房空调/冷板样本 (kPa -> m: 1 kPa ≈ 0.1 m) 通常在1-5 m (10-50 kPa)
安全裕量Hsafe |取(Hf+Hst+Hm+Hv)的10-20%考虑误差、老化、堵塞 
水泵类型端吸离心泵 / 管道泵 (主流)      根据Q, H, 空间选择 
驱动方式强烈推荐变频驱动 (VFD)节能核心,实现变流量调节 
配置与冗余N+1 (例: 3台 x 50% Q, 2用1备)确保单泵故障时满足需求 (可能需降载)
效率 η  %  查阅水泵曲线,选型点应在高效区 (BEP附近) 选择高效率泵 (IE3/IE4)   
NPSHNPSHa > NPSHr + 0.5m 防止汽蚀,系统设计要保证NPSHa   
材质泵体/叶轮:铸铁、青铜、不锈钢;密封:可靠机械密封匹配水质 
噪音dB(A) 选择低噪音型号,考虑隔音 数据中心环境要求

以下是数据中心水泵行业的知名企业分类整理,涵盖国际巨头、国内领先品牌及新兴技术厂商,供参考:

一、国际头部品牌(高端市场)

1. 格兰富(GRUNDFOS)- 丹麦品牌,全球水泵领导者  

   – 优势:高效变频泵(如CR系列)、智能控制系统、低噪音设计  

   – 适用场景:大型数据中心CDU主循环泵、精密冷却系统  

2. 威乐(WILO)- 德国技术,全球TOP3水泵企业  

   – 方案:定制化数据中心泵组(如Wilo-Stratos GIGA变频泵),N+1冗余方案成熟  

   – 特点:IE5超高能效、模块化设计  

3. 苏尔寿(SULZER) – 瑞士工业巨头,高端市场代表  

   – 专长:大流量双吸泵(如HSB系列)、耐高温高压泵  

   – 适用:超大规模数据中心、冷却塔循环系统  

4. 凯士比(KSB)- 德国百年企业,核电级工艺  

   – 产品:MegaCPK变频离心泵、高效节能认证(Europump标准)  

   – 优势:超长寿命设计(>20年)  

二、国内领军企业(主流市场)

1. 南方泵业(CNP)- 国内市场份额第一,A股上市(中金环境)  

   – 方案:CDM/CDL系列不锈钢多级泵,适配CDU变频需求  

   – 特点:性价比高,本土化服务网络完善  

2. 新界泵业(SHIMGE) – 农用水泵龙头,数据中心领域快速拓展  

   – 产品:恒压变频泵组、智慧水务技术迁移  

   – 优势:成本控制能力强,中小型数据中心首选  

3. 东方泵业(DFP) – 国内工业泵第一梯队  

   – 专长:大型双吸泵(如DFSS系列)、定制化CDU泵站  

   – 案例:腾讯、华为数据中心项目供应商  

4. 连成泵业(LIANCHENG) – 上海老牌企业,国标制定参与者  

   – 产品:智能变频供水机组、耐腐蚀特种泵  

   – 特色:液冷专用低脉动泵技术  

三、新兴技术厂商(创新领域)

1. 赛莱默(Xylem)- 美国水技术巨头,收购飞力(Flygt)  

   – 创新点:数字孪生泵管理系统、AI能效优化  

   – 适用:绿色数据中心液冷解决方案  

2. 富兰克林(Franklin Electric) – 美国专业电泵企业  

   – 技术:磁悬浮轴承水泵、无接触传动  

   – 价值:免维护设计,降低TCO(总拥有成本)  

3. 汉钟精机(Hanbell – 台湾上市企业,精密机械龙头  

   – 跨界产品:磁悬浮离心泵(适配浸没式液冷)  

   – 合作:阿里云液冷项目核心供应商  

行业趋势洞察

1. 技术方向:磁悬浮水泵渗透率提升(节能30%+)、AI预测性维护  

2. 本土替代:国产泵在≤500m³/h流量段已具备竞争力  

3. 认证要求:关注UL消防认证、Europump能效标签、GB国标  

4. 服务模式:从设备销售转向「泵站全托管」服务(含实时监控)